【校友文章】成长的起点

 

临淄区原政协主席  吴军

    我是1966年9月考入淄博四中的,1969年6月毕业离开学校。今年是淄博四中建校90周年,也是我毕业离校50周年。

    我跨入淄博四中校门的时候,那年12周岁,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暴已经在学校展开了。文化大革命的标语口号贴满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校园里到处扎满了大字报棚,密密麻麻贴满了大字报。学校里和各班级都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学校党支部书记高兆言、校长王福恒、副校长牟同先、教导主任臧修智和一些历史上曾参加过国民党、三青团的老师都成为红卫兵批判斗争的对象。

    我所在的初中十五级三班,班主任是吕熔、曾书昭两位老师,加上初中十二级三班两位辅导员同学,组织我们这些刚入校的学生,学习文化大革命的文件、报纸社论,参加区、校各种游行集会,参加各种批判会,写批判稿,抄写大字报。

    大串联开始后,学生们纷纷到全国各地进行大串联。我参加了第3批学校组织的去北京串联,在十二级大同学的带领下,我们30多名同学先到张店集合乘坐火车。很不容易登上火车,车厢里挤满了去北京串联的红卫兵。走走停停,用了2天多时间,火车终于到达了北京车站,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11月11日,我们集体乘坐解放军驾驶的汽车,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主席第七次红卫兵检阅。等我们返回学校后,学校里已经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除了少部分同学在校搞文化大革命,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1968年,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动员学生返校“复课闹革命”。我们返校后,组织我们成立了连排编制,开展学军活动,进行军事训练;组织我们学农,到农村去,参加农村劳动;组织我们学工,到工厂去参加劳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们失去了学习文化的机会。三年初中,连课本、讲义都没发,文化课也没上过。从初中一开始,我们这级学生就是参加文化大革命,经风雨、见世面,我们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未来。在学校里参加学工、学农活动,开始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为我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基础,成为我们这级学生成长的起点。

    初中毕业时,我们这级学生城市户口的部分同学陆续招工进入工厂;农村户口的同学大部分都回到了农村;还有部分同学留校继续学习,成为淄博四中第1届高中生。大家都开始了各自人生新的征程。

    我是1970年5月招工到了山东冶金机械厂,加入了工人阶级行列。在党团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积极努力,入团不久,我从事了厂团委干事、厂政治部秘书等工作。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年底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青的共产党员。1977年10月,我被提拔担任了市冶金局团委副书记,走上了科级工作岗位。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我和同志们一起投入到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1982年9月,组织上推荐我参加全省干部专修科考试,我跨进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校门。2年的大学生活,圆了我上大学的梦想。毕业后,我到了团市委工作,在1985年5月召开的市第八次团代会上当选为副书记,走上了县级工作岗位。后来,又在市纺织工业公司工作了2年。1989年12月,组织上安排我到临淄区工作,先后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副书记、政协主席等职务。在临淄工作生活了25年,一直到退休,见证了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3年时间,在人的一生中是短暂的。淄博四中3年的初中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是难忘的,因为那是我们人生成长的起点。

    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进入青年时期,赶上了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个伟大的时代,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我们是光荣的、是幸运的。

    现在,我们已进入老年,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是幸福的。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发展的道路,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贺淄博四中建校九十周年

九十春秋路漫长,

桃李天下校名扬。

“两个一百”指方向,

明天四中更辉煌。

2019年1月6日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淄川区淄城路540号 电话:0533-5171271 承建:山东大鲁网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