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光环效应

    在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某学生数学课考试不及格,他的数学老师就容易推断出这个学生一定是贪玩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听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天资不聪慧,将来也不会有大作为,等等,从而对这个学生的学习不太过问了,不知觉中也就容易忽视这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失去了对这个学生激励的大好时机。而对一个数学学习好的学生,数学老师往往会认为这个学生学习努力、认真,天资聪慧,将来必有出息…为此在与该学生的互动中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这个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心理学认为这是由于知觉者的情感而引起的对人的一种主观倾向,并把此现象称为光环作用。由于我们对人知觉时有种情感效应,因而常使人对他人的评价出现偏差,这一偏差表现为当某人被我们赋予了一个肯定的被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赋子许多其他好的特征。反之,如果某人存在某些不良的特征,那么他就会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坏的,这一现象又被称为“坏光环作用”,还被形象的叫做“扫帚星”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对他人的象往会受到环作用成扫量作用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和一个女孩子接触中感受到她是一个性情温柔的女孩,那么她同时就可能会被我们认为也具有善良、谦虚、整洁,聪明的好品质。而我们在和另一个女孩子的交往中,认识到她是一个性格暴的女孩子时,我们往往也就会认为她还是一个粗野、无知、任性的女孩,我们会很讨厌地,甚至认为她将来一定一事无成。这就是我们在认知他人时所谓的“一好百好,一恶百恶”的好或坏光环作用,即使你觉得那个温柔的女孩子,有时有些自私,你也不大会不喜欢她,也许你还会说:“毕竟,自私是人的本性,人无完人吗?”,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屋及乌”。

知识窗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的学问涉及天文、地理、物理、伦理学、政治学等等。一直到中世纪,整个宗教、哲学都沉漫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中。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一托勒密的地心说坚决反对“地动“的观点,而主张“天动”。中世纪的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以致哥白尼用其一生来证明地心说的谎言,竟得到指责说是“滑稽可笑的”;而后来的伽利略、布鲁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这正像牛顿说的:“如果我之所见比笛卡尔等人要远一些,那只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这一方面说明了牛顿的力学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要站在前人的肩上而不是活在前人的光辉当中,只会低头称“是”

    但是后人并没有吸取亚里土多德的教训,自从有了牛顿力学,人们便如获至宝,虽然有人也提出或想到了许多疑问,也很快被自己和周围的人们给否定掉,“这不可能|”人们被牛顿的光环所笼罩,根本没想到去好好地多思考一下。历史又在重演,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人们才走出经典力学的框架。正是光环作用使我们总把伟大的入物看成是最好的,而不愿去超越或发现更完善的真理,从而使我们常常与真理失之交臂。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淄川区淄城路540号 电话:0533-5171271 承建:山东大鲁网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