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淄博日报:情系天山的特殊使者

发布日期:2017-09-11   来源:本站  

   9月8日,《淄博日报》刊发我校新疆部教师家访的专题报道,现将该篇报道转载如下:

 

情系天山的特殊使者

淄博四中新疆内高班教师暑期赴新疆家访纪实

本报记者:刘义文   通讯员:李川

越天山,跨戈壁,一批特殊的客人带着淄博人民的朴实和真诚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访问。710日,淄博四中新疆内高班的部分教师,利用暑期护送学生返疆的时机,经过22夜的长途跋涉,踏上了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之后,他们翻越天山,奔波三千公里,走进3个内高班学生家庭,与家长们促膝谈心,倾听家长的心声与期盼。他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学生们曾经就读的学校,走进当地政府,力求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新疆的社会环境,倾听社会各界对内高班的建议与希望。

    在此期间,他们受到了内高班学生家长的热情欢迎,这些家长们用最隆重的民族礼节迎接老师们的到来,表达感激之情,让家访的老师们备受鼓舞。不远千里的家访,坚定了他们守望教育本真的信心。学生家长对新疆内高班办学质量的肯定与鼓励,社会各界对新疆内高班的赞美与期望,一直伴随着家访老师的行程,使他们的内心不断升腾着以己之力尽己之责的崇高使命感。教育利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在民族的未来。

    记者有幸与淄博四中新疆内高班老师一起赴疆,在3000公里之外的天山脚下,进行了一次别有意义的采访。

在返疆的火车上,新疆部的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尊敬与热情

内高班教师备受欢迎

今年7月,淄博四中新疆内高班毕业学生再传捷报,2017届内高班毕业生共58人,一本上线12人,二本上线37人,本科上线率达84%。经过4年内高班的学习生活,学生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淄博四中新疆内高班的办学历史上书写下新一页的辉煌。

    这次,学校组织教师赴新疆家访活动,是学校设计的以生为本开展情境教育、师生互促的家校互动新模式,让教师走近天山,用自己的观察体验探寻新疆内高班办学的本质和目的,设身处地感受国家政策背景下国家举办内高班的价值所在,为办好内高班制定出更好的教学思想和路径。

家访教师受到学生家庭的热烈欢迎

在家访过程中,家访老师的到来让各个学生家庭充满了欢乐,如节日来临。苏比努尔是此次家访的第一站,一家人早早就做好准备等待着老师的来访。

苏比努尔的家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院子不大,却很整洁,无花果枝繁叶茂,丰硕的果实好像在述说生活的甜美。苏比努尔的父亲是县里一名社区干部,母亲是当地中学的一名教师。大家虽是初次相识,却亲切如一家,老师们和苏比努尔的父亲聊起了家常。苏比努尔的父亲把通过微信、电话了解到的孩子情况和老师们进行了沟通。他说,非常感谢老师们如父母般的关心和照顾,让孩子们接受内地最好的教育。每次回来,苏比努尔经常把自己当成淄博人,给亲朋好友们讲述淄博的情况和学校的故事。

谈起当初鼓励孩子报考内高班的旧事,曾经做过26年教师的父亲,从不后悔对这件事情的坚持,正是得益于他的坚定支持与帮助,苏比努尔脱颖而出,有幸成为当地初中学校考入新疆内高班的佼佼者。正是父母的眼光和视野,决定了苏比努尔起跑的方向和高度。在女儿淄博四中学习期间,父亲关心的不仅仅是她的学习成绩,还有苏比努尔参加了多少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淄博四中,苏比努尔表现得格外优秀,如今,她不仅当选为淄博四中新疆部学生会主席,还在今年荣获了新疆自治区“新疆内高班民族团结好学生”的称号。

阿克苏地区拜什艾日克镇中学的学生利用假期补习国家通用语言

家访过程中,老师们来到了苏比努尔曾经就读的拜什艾日克镇中学,正在值班的学校党支部书记吴学军接待了家访的老师们。吴学军对淄博教师不远千里的家访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对多年来内高班对新疆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赞不绝口。他说,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疆的教育投入,从幼儿园到初中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加强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学习,从今年开始,从小学到初中,全疆各学校各年级所有学科一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这一政策的施行,让新疆的民族学生站在了与全国学生相同的起跑线上,将大大有利于帮助他们消除语言障碍,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业水平,也为新疆融入全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洪流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支持。而内高班的开办,让新疆部分民族学生走出了新疆,接受内地一流的教育,了解内地,转变观念,提升思想,成为新疆未来发展的人才储备和新疆与内地的沟通桥梁。吴学军高兴地说,每一个能走出新疆进入内高班的学生,将来都是新疆发展的人才,将在各行各业中呈现出独有的价值。 

家生家长向老师介绍村里的果木栽培情况

惊喜与感动

内高班家长眼光不凡

南疆有寸草不生的沙漠,一眼无边的盐碱戈壁,但是也有满目绿色的草原与高山。群山与溪流相伴,辽阔与壮丽共舞,独特的雅丹地貌,神奇的峡谷险峰,勾勒出南疆迷人的风景,让赴疆家访的老师升发出别样的情感。

内高班学生买买提的家就在天山脚下库车县伊西哈拉镇艾日阿斯村。穿过村外荒凉的戈壁走进村里,展现在老师们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门前水渠环绕,绿树成荫,院子里葡萄架与鲜花相映,四四方方的院子干净整洁,浓郁的维吾尔风格的家庭陈设让人目不暇接。

当买买提把老师领进家门,买买提的爷爷、姑姑、爸爸、妈妈全都迎上来,那种热情和欢欣,让老师们深受感动。买买提说,听到家访老师要来,一家人包括两个姑姑、表妹,都跑来家里,忙这忙那帮忙待客,不亚于准备一场盛大节日。按照维吾尔族风俗,老师们和买买提的爷爷、爸爸、妈妈、妹妹盘腿围坐在一起。老师们首先向买买提的家人介绍了他在学校的表现。在学校,买买提品学兼优,学习刻苦勤奋,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淄博四中本地班的插班生。一脸严肃的爸爸通过买买提的翻译和解释,不时露出微笑,不停的感谢老师们的教导,希望老师们加强管理,严格要求。买买提的妈妈一边忙碌,一边开心的听老师们讲述买买提在学校的故事。

买买提的父亲是村委党建干事。据买买提的父亲介绍,艾日阿斯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洋葱为主,自己家仅洋葱的收入一年就达两三万元。在村里走访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维吾尔风情,更是随时随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街道干净整洁,生活文明祥和,让人处处感到大家庭的温暖。不管是农业生产、村居建设、乡村文化还有基础教育,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为村子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买买提一家是村里的致富榜样,村民们都说,买买提的父亲头脑灵活,又肯出力干活,早早就成了村里的富裕户,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又好得很,真是让大家羡慕。买买提是村子里唯一考上内高班的孩子,是整个村子的骄傲,也是同龄人羡慕的对象。买买提的妹妹以哥哥为榜样,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新疆内初班。在孩子考内高班和内初班的问题上,父母意见一致,就是要让孩子珍惜国家的政策,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成为超越父辈祖辈的新一代新疆人。

    买买提家里有30亩地。暑假回家,买买提除了完成作业,还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买买提说,父母都不会说普通话,所以他们只能在村里守靠着土地为生。父母盼望自己考入内高班,去学习更多知识,增长更多的见识。现在村里发展农业,最缺的是就是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尽管村民都认为自己父亲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一个真正想依靠农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人,而因为他不会说普通话,文化知识也不多,这个梦想要靠自己接力来实现。

家访教师深入田间地头

榜样与传承

内高班为人生带来改变

在买买提家,家访老师遇到了一位特殊的“主人”——艾日阿斯村的阿卜杜热力书记。听说买买提的山东老师前来家访,阿卜杜热力书记亲自来到买买提的家里,和家访老师们坐在一起。热情如此,缘于他也曾是一名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对内高班的老师有着深深的尊重和怀念。

阿卜杜热力毕业于库车四中,当年他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内高班,从此开始了在江苏无锡四年的内高班生活。在内高班和内地大学的学习生活,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段难忘记忆,促使他一步步超越自我,实现了儿时伙伴们难以达到的人生目标。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他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让人艳羡的公务员。如今,政府又给了他下乡锻炼机会,成为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

他与所有内高班的学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是16岁走出天山,在懵懂之时接受四年磨炼,孤身一人面对崭新的生活。在内地,他用智慧和学识丰富着自己的头脑,而与内地的同学不同,他必须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战胜别人遇不到的困难,用自己的成功诠释在内高班成长的独特价值。他向家访老师们娓娓道来,言语之间,满含着对内高班生活的思念,更饱含着对内高班的期望,希望有更多的天山学子在内高班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像天山雪莲一样璀璨盛开,让天山变得更美更动人。

阿卜杜热力书记也许是新疆内高班学生中普通的一员,但是他的经历和成长,却为村里的百姓树立了榜样,传递出正能量。这也让家访的老师深感荣耀,他的成功,不就是老师辛苦奉献的价值所在吗?

家访教师和新疆当地的基层干部交流

当老师来到北疆,在内高班学生玛丽娅的家里,玛丽娅的姑婆也给家访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丽娅的家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热勒托别镇哈拉海伊苏村,走进村里,整齐一致的定居点民居,衬托在蓝天白云之下,格外精致美观。玛丽娅的家与内地的民居不同,院子之大可称得上壮观。玛丽娅告诉老师们,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过去主要以游牧为生,现在的生活方式已经大为改观,夏天大多数村民在山上放牧,其他季节就在山下居住。玛丽娅的父亲早已不再放牧,经营着孕马买卖成为新一代的商人。他家院子里的马厩可以容纳三十多匹马,需要雇人精心照料。玛丽娅的爸爸因做生意经常不在家,得知老师要来家访,他便放下所有事,提前在家等候老师们的到来。在家门口,玛丽娅的奶奶、姑婆、爸爸、妈妈用热烈的掌声迎接老师们的到来。

一说起教育,玛丽娅的姑婆打开了话匣子,通过他人的翻译,不断地讲述着玛丽娅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师面前,她告诉玛丽娅,在内高班学习,远离家乡远离家庭,一定不能在外面耍小孩子脾气。她的健谈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从她的介绍中,老师们得知,自从定居以来,哈萨克族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她有七个孩子,个个学习优秀,而且都考上了公务员。玛丽娅从小由她带大,对待玛丽娅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姑婆的眼里,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和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要养成做人的良好品质。玛丽娅姑婆的话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赏。老师们把玛丽娅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点告诉了姑婆。玛丽娅今年即将上高三,老师们叮嘱她在家不要只顾着玩,一定好好利用这个假期,查缺补漏,确保明年高考有理想的成绩。

在玛丽娅家,在与她家人的交谈中,老师们体验到了哈萨克民族的真诚、善良、乐观向上的品质,也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给哈萨克族家庭带来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思想认识上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像玛丽娅一样的哈萨克族孩子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法,渴望走出这一片天地,接受新天地的洗礼。

内地援建的哈萨克牧民定居点

呼唤与期盼

内高班未来任重道远

天山相隔,为新疆造就了南疆北疆不同的地理风貌。作为连接天山南北的独库公路,依山而建,穿山而过,成为新疆最美的风景之一。公路绵延盘旋在天山之中,让天山不再是南北疆的地理隔阂。在美丽风景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流血和牺牲。

在天山深处的乔尔玛,有一座专门为独库公路建设者而建的纪念馆。在这里,老师们瞻仰了筑路者的事迹。为支持新疆的发展,筑路英雄们攀上陡峭的岩壁,唤醒了高山,让冰雪让路,让悬崖低头,无数人为铺就这条雄伟的天路流血牺牲。纪念馆的文字和图片触动了每一位老师的心灵。在老师们的心中,这条道路通向美好的未来,沿途的风景就是筑路英雄的丰碑。

独库公路贯通天山南北

联想起自己在内高班的工作,老师们不无感叹,内高班就像这条美丽的独库公路,它是新疆学子通往新生活的幸福之路,是新疆未来发展的希望之路。新疆内高班的教师正如筑路者,一定会遇到坎坷曲折,但未来的风景一定最美。

有的老师说,这次家访带给自己的关键词是“震撼”。在来新疆之前,只知道新疆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风景优美,只有地理上的数字概念。经历这次家访,才真正见识到了新疆极富魅力的风土人情,才切身感受到了新疆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新疆对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价值。

有的老师说,自己总结的关键词是“使者”。学生是使者,把我们学校、老师与新疆联系起来,与内地和新疆联系起来。我们也是使者,把学知和智慧传递给孩子,再由他们传递给新疆未来更多的学子。

有的老师说,几天的家访让自己看到了“渴望”,看到了家长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通过教育改变现实的信心。在学校,当师生谈起“一路一带”的宏伟蓝图即将给新疆带来的变化,内高班学生的眼中无不充满了憧憬。而在新疆南北,老师们亲身感受到了国家的政策扶持给新疆社会上下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给新疆各族群众又带来了诸多期待。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在新疆基层农村已经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面对众多家长的期许,内高班的老师们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有的老师说,这次家访用关键词概括,就是“使命”。在10天里,看着家长们对内高班办学成绩的满意和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作为教育者,只有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才能为建设好祖国的边陲出尽自己的力量。

2012年,淄博四中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承接了新疆内高班的办学任务。这是一个重量超乎寻常的教育任务,也是一个充满未知的答卷。办好新疆内高班,不仅要帮助新疆学子克服语言、生活习惯、性格思想不同带来的种种困难,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把这些天山学子养成为素质全面、品行优秀的合格高中毕业生。如何写好这份答卷,这次家访为老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提示。

这次新疆家访,让淄博四中新疆内高班的老师们燃起了自豪之情:那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内高班毕业生在新疆当地显然已经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并且成为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变着现在,支撑着将来。通过家访,老师们发现,新疆内高班在新疆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号召力的教育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疆学生加入到内高班的学生队伍。

随着内高班学生的逐渐增多和国家对新疆的政策扶持,新疆内高班的发展必将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更新的命题。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内高班的发展和全国教育改革是同步的,在素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内高班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正如淄博四中刘绍华校长在内高班老师赴疆之前所嘱咐的:内高班的现在和未来,需要我们站在各民族团结起来实现中国梦的高度上,通过家访,我们的老师要了解更全面的教育信息,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新的角度找寻办好内高班的教育教学规律,反思我校内高班办学的不足,与来自新疆各方面的支持合力共举,把淄博四中新疆内高班办成精品教育、民族教育的闪光品牌。

新疆内高班学生苏毕努尔•吐尔洪一家

新疆内高班学生买买提•艾肯木一家

新疆内高班学生玛丽娅•艾德勒哈孜一家